起意:一款极简风冥想 App 的构想
最近我突发奇想,想做一款简洁、沉浸、无干扰的冥想工具。它不需要复杂的功能,只要一个流动发光的能量球、一段静谧的白噪音背景、再配上一点点轻微的交互,就足够构建起一处可以让人静心的数字空间。
于是我决定用 UniApp 来完成这个想法,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:ZenSphere。
我将需求整理成以下几个核心部分:
- 背景是纯黑到深蓝的渐变,顶部有轻微星点粒子动效;
- 中央放一个发光的渐变能量球,带有“呼吸”动画;
- 点击能量球,会播放一段白噪音,并根据声音类型改变球体颜色;
- 页面底部固定三枚按钮:切换声音、调整音量、开启全屏;
- 所有动画都柔和、平滑、无杂质,营造一种“专注呼吸”的体验。
明确了方向后,我没有自己动手写代码,而是直接向 CodeBuddy 发出指令。这一次,我想完全看看它能做到什么程度。
构建:CodeBuddy 主动搭建项目骨架
一开始我告诉 CodeBuddy 这是一个 UniApp 单页应用,它立刻检查了我的项目目录,确认已经初始化完成。紧接着它列出了接下来的操作流程:
- 重写
pages/index/index.vue
页面; - 创建渐变背景和能量球结构;
- 添加底部控制栏;
- 预留音频播放功能;
- 最终还会实现粒子动效和全屏切换。
它很快就把原始模板内容全部替换掉了。我刷新页面一看,哇,背景已经是深邃黑蓝的径向渐变,中央那个光球静静呼吸着,下面三个按钮也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底部。CodeBuddy 甚至连按钮 hover 特效、能量球的 drop-shadow 发光都一并加好了。
而在 JS 逻辑方面,它自动为我处理好了点击能量球播放音频、切换颜色、控制音量的逻辑,连 audio
元素都通过引用方式控制音源变更,还给每种声音分配了特定的球体配色——比如雨声是蓝紫、风声是灰绿色、海浪是深蓝绿。这种关联感很强地加强了沉浸感。
音频:文件准备与路径组织
CodeBuddy 提醒我需要准备三段白噪音:雨声、风声、海浪声,并建议我从 freesound.org、ZapSplat 等免费音效网站下载,文件格式用 .mp3
,建议每段控制在 500KB ~ 1MB 左右,时长10~30秒循环最优。
它还自动为我创建了 static/sounds/
文件夹,并告诉我把音频放入这里即可。整个引导非常贴心,像一个资深前端在帮我梳理文件结构。
粒子:顶层星点的绘制艺术
在核心功能完成后,我开始琢磨顶部的星点动效。刚一提出,CodeBuddy 马上加上了一个覆盖全屏的 canvas
元素,并将其放置在背景容器层级之下,但在能量球之下。然后它往 methods
区块里添加了完整的粒子逻辑:
- 随机生成 50~80 个粒子,每个带位置、速度和透明度;
- 粒子缓慢飘动,带有轻微闪烁;
- 每一帧用
requestAnimationFrame
进行循环绘制; - 组件销毁时还细心地取消动画帧,防止内存泄漏。
这一段代码质量非常高,完全是可维护、可拓展的架构思路,没有硬编码的魔法数字,也没有多余逻辑。老实说,比我自己写的还更稳定。
样式:细节让体验更真实
除了主要功能逻辑外,CodeBuddy 还对 UI 做了很多细致优化:
- 控制按钮使用的是半透明黑底圆角扁平风格,点击时会 scale 放大并投下柔和阴影;
- 音量滑块使用了磨砂透明条,带圆形发光手柄,非常契合整体的暗黑极简主题;
- 全屏功能调用了
uni.requestFullScreen()
接口,能一键沉浸体验。
而全局样式那块,它主动修改了 App.vue
中的样式,去掉了默认导航栏,设定了 overflow: hidden
,确保页面不会出现滚动条,同时也设置了全黑背景。可以说 CodeBuddy 并不是只关注页面代码,而是真正从整个体验角度做了系统优化。
结语:CodeBuddy 的「主动」让开发如有神助
这一次开发 ZenSphere 的过程,可以说几乎是由 CodeBuddy 主动完成的。我只负责描述想法,它负责将这些抽象愿景一步步变成有生命力的界面与交互。
更让我佩服的是它代码的风格:结构清晰、模块分明、逻辑完整、交互平滑,每一处实现都考虑到可维护性和性能。特别是粒子系统的销毁逻辑、动画节奏的控制、音频切换与 UI 同步反应,都是很细腻的表现。
从最初构想到最终实现,我几乎没手动写过一行 Vue 代码,却能构建出一个质量上乘的冥想应用。这就是 AI 开发助手真正的魅力——它不是工具,而是一个能与你共创的伙伴。
期待下一个作品,也希望 CodeBuddy 一直这么聪明、这么贴心地继续写下去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