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用 CodeBuddy 打造了一个灵感收集应用 —— SparkNotes 开发实录-繁依Fanyi


起心动念:做一个“感觉良好”的灵感收集器

一个能让灵感落地生根的地方。

我总觉得,灵感这东西来的快,去得也快。如果不立刻把它们捕捉下来,就很容易石沉大海。因此我想做一个轻量的小工具,随时记录脑海中一闪而过的金句、创意、甚至胡思乱想的片段。我把它命名为 SparkNotes

这个应用的定位很明确:好看、好点子、好心情。界面上我希望它是轻拟态风格(Neumorphism),背景有流体动画或粒子渐变作为氛围铺垫,灵感卡片像软玻璃一样漂浮在屏幕上。操作交互上也不能太枯燥,最好加点小动画来增强反馈感。功能上嘛,其实不复杂:搜索、添加、收藏、展示 四个核心模块就够了。

但理想的界面和流畅的交互,想起来容易,真要写代码却是另一回事。幸运的是,我有 CodeBuddy。


CodeBuddy 登场:一声令下,灵感页面就开始构建了

我直接向 CodeBuddy 说明了整个项目的设想,包括 UI 构成、风格关键词、交互细节,甚至具体到了搜索框形状、添加按钮位置、卡片动画等。这一切我并不是作为命令去下达,而是像对一个懂设计又懂代码的朋友娓娓道来。而 CodeBuddy 完全懂我。

它没有反问“你想用什么技术栈”,也没有让我从基础搭建开始,而是直接识别出我选择了 UniApp 并开始初始化项目结构

  • 创建了 pages/index, pages/add, pages/settings 三个核心页面;
  • 配置好了 pages.json 的路由;
  • 规划了静态资源目录 static/tabsstatic/images,方便后期放置图标;
  • 并在主页面中自动加载了底部导航组件,预留好了首页、收藏、添加和设置四个 Tab 的切换空间。

这一步可以说奠定了整个项目的骨架。我几乎没怎么动手,就看着 CodeBuddy 把这些页面像乐高积木一样一点点搭建出来。


添加页面:从输入到动效,一步到位

接下来我想让 CodeBuddy完成“添加灵感”的界面。

我只描述了一下想要的功能:标题、分类、描述、图标选择,以及一个软玻璃卡片式的浮窗样式,点击“+”号浮出,提交后动画回落。

CodeBuddy 并没有让我研究 UniUI 的表单组件,而是直接生成了 pages/add/index.vue 文件,页面包括了:

  • 标题、分类、描述三个字段的双向绑定;
  • 弹出窗体采用的是圆角毛玻璃风格;
  • 还主动加上了表单验证逻辑,以及提交时的过渡动画。

我用 CodeBuddy 打造了一个灵感收集应用 —— SparkNotes 开发实录_5e

表单的设计极其自然,每个输入框之间留白充足,焦点状态下有轻微的阴影扩散,点击“提交”按钮还有一个柔和的缩放反馈——这些细节都不是我要求的,是 CodeBuddy 自己设计好的。真的很懂用户体验。


首页灵感墙:漂浮的卡片、自动筛选、心跳收藏

我曾经在设想里提到过灵感内容要以瀑布流形式展示,卡片风格偏向玻璃拟态,每条记录里包含一句话、一个图标和标签。

CodeBuddy 生成的首页代码不只是实现了这些要求,还额外加入了一些令人惊喜的细节:

  • 灵感卡片最多两列,采用 flex-wrap 自动适配;
  • 卡片 hover 或触摸时微微放大+浮动,营造悬浮感;
  • 收藏按钮使用了一个“心跳”缩放动画,当我点击它时,有种喜悦的反馈;
  • 搜索框支持模糊匹配,可以根据任意字段过滤已有灵感内容;
  • 每次添加新的灵感条目时,它会从顶部缓缓掉落进入卡片区,非常治愈。

我用 CodeBuddy 打造了一个灵感收集应用 —— SparkNotes 开发实录_2d_02

这些细节本可以是我开发后期才添加的优化内容,但在 CodeBuddy 看来,这些是 UI 体验的一部分,理所当然地被一起实现了。

我用 CodeBuddy 打造了一个灵感收集应用 —— SparkNotes 开发实录_2d_03


小插曲:PowerShell 创建目录的问题

开发过程中也不是完全没有卡壳,比如当我用 PowerShell 执行多路径创建命令时遇到了问题,原本的 mkdir -p pages/index pages/add pages/settings && mkdir -p static/tabs static/images 报错了。

这时 CodeBuddy 检测到我是 Windows 环境,主动把命令改成 PowerShell 兼容格式,还附上了解释和替代方案,让我顺利解决了这一小问题。

这不是代码本身的优化,而是对开发环境的感知和关怀,CodeBuddy 的“体贴”在这一刻显现无遗。


最后的夸奖:CodeBuddy 是我最懂设计的程序员搭档

整个 SparkNotes 项目在我“讲故事”的过程中被一点点实现,几乎没有任何“建议性”提示,全是实打实的落地代码。CodeBuddy 从来不只是说“你可以试试这样”,而是直接写好文件、配置好结构、考虑到动画细节、甚至处理兼容性问题。

我最喜欢的一点,是它不只关注“能实现”,还关注“怎么更好地实现”,特别是 UI 部分的圆角、模糊、内发光、流动背景、卡片动画等等,这些视觉与交互层面的体验,远超普通代码生成工具所能做到的程度

如果说 SparkNotes 是我关于“感觉良好”的一次开发实验,那么 CodeBuddy 就是那个让我全程保持好心情的技术合作者。没有它的主动出击,这个项目大概率会搁浅在脑海草稿中。


尾声

我相信开发不只是写代码,更像是一场创意实现的旅程。而在这段旅程里,CodeBuddy 就像一个从不嫌我啰嗦的工程师朋友,听得懂设计,写得出代码,还从不抱怨。

下一步我准备继续添加“分类筛选”、“导出灵感”、“同步云端”等功能——但我并不着急,因为有 CodeBuddy 在,随时可以继续这段美好的开发之旅。

我用 CodeBuddy 打造了一个灵感收集应用 —— SparkNotes 开发实录_插入图片_04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54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